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石油精神内容(石油精神的学习与传承)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12 10:46:14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当中国石油企业以奋进的姿态活跃在世界舞台时,当我们要在时代挑战中开拓无限希望时,我们尤其需要在历史中寻找前行的力量。抗战时期,长期低产的延长油矿在红军到达陕北后得到较快发展,开始振兴,为抗日战争和随后的解放战争做出特殊贡献。石油人在埋头苦干中孕育出“石油精神”的火种。爱党爱油,为党为油。为新中国“解围”,为现代化建设“造血”,石油人走遍祖国大江南北,过老君庙的石油河、顶着准噶尔的风沙、冒着柴达木的严寒、翻过川中的重重大山……“石油精神”的火炬逐渐越燃越旺。1959年,大庆油田横空出世。在波澜壮阔的会战中,老一辈石油人学习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大力继承发扬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铸就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把中国“贫油”的帽子甩到了太平洋。1964年,毛泽东同志发出了“工业学大庆”的号召,亲手举起了大庆这面红旗,“石油精神”自此达到历史高度。改革开放以来,高擎精神的火炬,石油人挥师塔里木、重上吐鲁番、再战陕甘宁,进军大海、走出国门,创造了建设海外大庆、西部大庆等一个又一个奇迹,开发了一个又一个油田,建设了一座又一座炼厂,也树起一座又一座精神的“大庆”。溯源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历程,正是在“苦干实干”“三老四严”精神的鼓舞下,一代又一代石油人战胜物质的匮乏、环境的险恶、差距的鸿沟,迸发出的强大的创造力,书写出了世界石油工业史上的“中国奇迹”。从一穷二白的家底到如今三大国有石油公司均跻身世界石油公司50强;从昔日外国地质权威眼中的贫油国到世界第五大产油国……短短几十年,新中国石油工业挺起了精神的脊梁,真正站了起来。伟大的时代中产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又推动伟大的事业。产生于艰苦创业年代的“石油精神”,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传承、升华,始终焕发着旺盛的生命力,一直是推动石油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在异常艰苦的创业阶段,“铁人”王进喜喊出“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迈誓言。他曾纵身跳入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这是那个时代的石油人用意志和信仰战胜困难的壮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