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筹算是什么意思(古人如何处理数字计算?)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2 09:19:59    
随着社会的变展,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增多,数字出现了更复杂的应用,比如计算和、差等等。那么,古人是怎么处理数字计算的?

这里我们要格外提一下算筹之法。用算筹进行计算,便是筹算。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大都借助于算筹与筹算取得的。《老子》中有“善数不用筹策”一句,这说明春秋时期,人们已经开始用筹(策)之法来处理计算问题。

算筹多用宽一分、长六寸左右(约一个小拇指粗,一个巴掌长)的竹制成,也用木、骨、石材资,这从“算”、“筹”“竹”旁部首能看得出来。(算筹甲骨文)

筹策记数制度的具体技术内容这里不作多述,我们只用知道它采用的是十进位置值制,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记数制度,也是最简便的计算工具。有研究认为,印度的阿拉伯数字的创造正是借鉴了我们的十进位置值制记数法。十进位置值制比古巴比伦的六十进位置值制、古希腊、古罗马的十进非位置值制都要先进得多。

具体先进到什么地步,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时我们记数便有正负数之分,红筹表正数,黑筹表负数,还有以邪正为异来区分。后来宋元算书算草中在最后一个有效数字上加一斜线表示负数,这已是负数运用多年之后的记录了。

金文“筹”

珠算盘沿用千年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筹算不断改进,人们又创造乘除算法和口诀来顺应算法的应用。可是用手摆算筹,速度总是跟不上念口诀的速度,不能做到心手同步,在这种情况下,珠算盘诞生了。

珠算盘一般被认为是在北宋前出现的,具体实证有学者提供过几处,《清明上河图》一处章节上疑是有算盘一物也被认为是物证之一。但不管宋朝元朝还是哪一朝诞生的,珠算盘至今仍在整个汉语语言圈(主要是中国及东南亚国家)发挥作用。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珠算盘是数学课的重要内容。现在在我的家里,还放着一个我小时候上学用过的算盘,我的父亲平常算账也以它为工具,在父亲小的时候,他上学也背着这把算盘。

现在在我女儿的小学生的数学课上,仍有珠算一节。但他们的算盘已经是塑料制的工业产品,拿在手上显轻,全没有我的那把沉甸甸、咣当当的踏实感觉。

金文“算”

中国数字特殊的美

在讲解每一个字的造字奥义时,我们已经陆续讲到一些数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应用和地位,这种对数字赋予丰富寓意、而数字又能与文化生活完美的结合的独特现象,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件令人赞叹的文化现象。

每一个数字的单独的寓意,而他们又是一个整体,这些数目字群体表达的是一种“序数文化” , 序数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独特的风景线,它在几千年里一直承担着重要的信息、情感的传递、表达的任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百、 千、

万整体体现出来的序数之美,是中华民族追求美的道德、美的思想、美的传统的极致反映。

数字整体体现出的尽善尽美、圆满完整、推崇创新,鼓励极致的价值观正是华夏民族几千年文明之脉的核心精髓。

东方文明,特别是中华文明,讲究圆满完整之美,“天圆地方”一直就与圆满完全是同一语境词。中国人喜欢讲“十全十美”,数字数到十就是全,全就是美。所以传统文化中,数字人一到十、从百到千、从千到万,这个群体每个都被赋予了含义,它们组在一起就能统概所有领域和场景,包括宇宙、万物及生活。

从一元复始、一帆风顺、一团和气,到二人同心、二龙戏珠,再到三阳开泰、三顾茅庐,四季平安、四海一家、五风十雨、五世齐昌、六畜兴旺、六合同春,七步成诗,七擒七纵,八仙过海,八方呼应,九九归真,九五之尊,十拿九稳、十全十美。

百战百胜,长命百岁 。千战一合,千秋万岁,万里河山,万象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