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放之四海而皆准解释(“放之四海而皆准”之古为今用)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3 10:34:24    

“放之四海而皆准”一语出自《礼记 · 祭义篇》:“曾子曰:‘夫孝道直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防诸东海而准。’诗曰:‘自西向东,自南而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这里说的是封建孝道的普遍意义,“天地”、“四海”无不以孝道为准则。“放之四海而皆准”一语由此而来,意思是指某种理论或思想,成为普遍共同的准则的意思。

经典运用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521页见《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

结语

毛主席根据中国革命的经验,从新的革命与科学的精神出发,运用了这个成语,把它的意义提高到普遍规律的高度,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并不是个别民族的产物,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