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办案如何取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27 17:42:04    

在办案过程中,取证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它为确定违法事实、进行处罚或刑事指控提供依据。以下是办案时取证的一些要点:

1. 明确取证目的

目的是确定违法事实,为后续处罚或法律程序提供支持。

2. 书证取证

收集合同、票据、许可证、营业执照等文件。

核实文件真实性,可通过查询系统或与出具单位核实。

重要书证复印或拍照留存,注明来源和时间。

3. 物证取证

对涉嫌违法物品查封、扣押。

详细描述物证特征,拍照固定。

制作物证清单,注明名称、来源、扣押时间,由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签字确认。

4. 证人证言取证

确定合适的证人,如当事人、目击者、相关工作人员。

制作询问笔录,告知证人权利义务,内容客观准确。

证人在笔录上签字确认,必要时录音录像。

5. 现场检查取证

执法人员不少于两人,出示执法证件。

记录现场情况,如场所布局、设备设施、物品摆放。

绘制现场图、拍照、录像固定证据。

6. 电子证据取证

简单取证:由计算机操作人员打开计算机,查找所需证据,观察和确认文件形成时间。

打印或拷贝证据:打印到纸张或拷贝到软盘、光盘中,固定证据后制作检查笔录。

7. 询问和讯问

询问:要求当事人、证人或鉴定人陈述了解的案情。

讯问:要求违法行为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交代案情。

8. 辨认、勘验、检查、搜查

辨认:要求被害人在若干物品、场所或人中挑选出自己所见所闻的部分。

勘验:执法人员亲临现场,发现和提取证据。

检查:对与案件有关的人身进行检验。

搜查:对与案件有关的场所或人身进行强制性寻查、寻找和提取证据。

9. 法院调查取证

向被调查单位或个人出示证件,取得配合。

依法进行调查取证,制作调查笔录。

辨别证据真伪,审查确定其效力。

10.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调查取证的方法和程序。

11. 证据保全

公证机关进行公证保全,或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

12. 证据的合法性、关联性、客观性和及时性

确保证据合法,与案件事实相关联,真实,且及时收集。

13. 证据的价值与风险评估

评估证据的价值与风险,不完整或不真实的证据暂不提交。

14. 证据的固定和记录

制作详细的检查笔录,记录收集和固定证据的情况。

15. 证据的审查和使用

审查证据的真伪,确定其法律效力。

16. 证据的保管和移交

妥善保管证据,并在案件结束时按规定移交。

以上要点可以帮助执法人员在办案时更加系统和规范地进行证据收集。需要注意的是,取证过程必须遵守法律规定,确保证据的合法性、关联性、客观性和及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