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夺取开门红】以项目建设之“进” 汇民营经济发展之“势”


站在沈阳市皇姑区腾鹰科技数字产业大厦前,2000平方米的空中花园与现代化楼宇交相辉映,人工智能研发中心内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数字经济企业洽谈区人声鼎沸……这座总签约企业达212家的产业大厦,自2024年8月开园以来,以“数字技术研发、场景应用、服务支撑”为核心,迅速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杆。目前,腾鹰科技不仅吸引了104家数字经济企业入驻,更通过政策赋能、生态培育,成为沈阳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缩影。

精准定位
数字经济生态赋能产业升级
腾鹰科技数字产业大厦的崛起,是沈阳市以项目建设推动民营经济“聚势成链”的生动实践。园区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领域,构建覆盖研发、应用、服务的全产业链生态。截至2025年一季度,园区内数字经济企业占比达49.06%,新增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6.7%,形成以智能装备、数据服务为特色的产业集群。
“我们不仅招引龙头企业,更注重培育创新土壤。”腾鹰联创市场总监张岩介绍,园区通过政策扶持、资源对接,已引入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拟上市企业,并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政策护航
央地协同破解发展瓶颈
腾鹰科技的成功,离不开沈阳市“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近年来,沈阳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从融资、用地、人才等维度为企业“松绑减负”。2024年,市发改委为49家民营企业争取上级资金33.3亿元。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融资支持:设立专项基金,为民营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和贴息补助;
人才保障:实施“数字菁英计划”,吸引超千名高端技术人才落户;
用地优化:推行“弹性供地”,优先保障重点产业项目用地需求。
数据印证
民营经济主体地位凸显
截至2024年底,沈阳市实有民营经营主体129.87万户,占比达96.6%;民营科技型企业达2.45万户,占比96.8%,稳居经济“主力军”。在民间投资方面,沈阳逆势突围:制造业、社会事业领域民间投资分别增长14.6%和21%,增速领跑全国。以腾鹰科技为代表的数字经济项目,更带动全市数字经济规模加速发展。
“民间投资的活力,源于政策与市场的双重信心。”沈阳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全市争取超长期国债27.7亿元,重点支持汽车、医疗装备等领域的民营龙头项目,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级。
服务升级
专班机制护航项目落地
为破解民营企业“诉求难”问题,沈阳市成立由统战、金融、发改等12部门组成的民营经济专班,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通过“调研-座谈-服务”闭环模式,2024年累计解决企业用地、审批等难题1200余项。
此外,沈阳市创新推出“政策宣讲直通车”,组织专家团队为民营企业提供项目申报辅导。2025年一季度,全市新增储备项目超200个,其中数字经济、绿色制造等领域占比超六成。
未来展望
锚定高质量发展新目标
2025年,沈阳市锚定更高目标:推动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0%,民间投资增速突破6%。
为实现这一目标,市发改委明确三大路径:
政策加码:出台促进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专项政策,聚焦产业转型、要素保障等领域;
服务深化: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建立问题“清单化”解决机制;
资金扩容: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等支持,全年计划为民营企业争取资金超40亿元。
“民营经济的活力,就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沈阳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指出,接下来,沈阳市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以更优环境、更实举措,汇聚民营经济“万马奔腾”之势,为东北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沈报全媒体记者:黄超
编辑:杨思雯
校对:于凌涛
责任编辑:邸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