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消费者 >
  • 消法补陪怎么

    2025-01-06 19:00:49

    关于“消法补陪”的问题,主要涉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赔偿的规定。以下是具体的赔偿方式:食品安全法中的赔偿规定如果生产或销售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消费者可以要求生产者或经营者赔偿损失,并可以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或者按照实际损失的三倍进行赔偿 详情>>

  • 中国太保产险江苏分公司积极开展“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广场教育宣传活动

    2025-03-17 17:11:00

    3月11日,由江苏金融监管局主办、江苏省保险行业协会等协办的“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广场教育宣传活动”在南京建邺万达广场成功举办。中国太保产险江苏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胡京宏、副总经理陈剑亲临活动现场,与广大消费者面对面互动、倾听消费者声音。活动期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苏监管局局长熊涛亲临展 详情>>

  • 什么叫捆绑收费

    2025-01-11 11:44:52

    捆绑收费是指 将多个产品或服务强制性地搭配在一起销售,并收取费用的行为。这种方式通常与特定业务或套餐相关联,用户在购买主要产品或服务时,被要求同时购买其他附加产品或服务,否则无法享受主要产品或服务的优惠或功能。捆绑收费可能包括以下几种形式:开放式捆绑消费:顾客在购买某种商品时,经营者附带赠送一定数量 详情>>

  • 消费者大呼上当:袜子套装“买3送3”竟是买3双发3双!

    2025-04-05 10:50:00

    来源:法治日报 “真的太离谱了,网购那么久,没见过这样会玩文字游戏的商家。” 河北邯郸的崔阳最近在某电商平台下单一款抽纸,商品规格为150张×6包,结果收到后只有3包,还是100抽的。对此商家的解释是,150张×6包就是900张纸,100抽的纸是三层的,一包100抽的纸巾可以看作300张纸,900张 详情>>

  • 小票多久之内换发票

    2025-01-18 06:31:2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商家给消费者开具发票是法定义务,且 没有换取时间的限制。因此,消费者在购物后应当立即索取发票,而不受具体换取时间的约束。尽管一些商家可能在购物小票上标注了换取发票的期限,例如一个月内,但这些规定并非法律规定,而是商家的单方面行为。如果商家拒绝为消费者开具发票 详情>>

  • “千禾0”被检出重金属,零添加只是文字游戏?

    2025-03-20 22:33:00

    澎湃新闻主笔 沈彬近日,一款“千禾0”酱油中被检测出含有重金属镉,引发公众关注。有网友表示,千禾这款酱油并非零添加酱油,“千禾0”只是一个商标,让消费者误以为是零添加酱油。记者向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询问,客服人员回应称:“‘千禾0’确实是我们的注册商标。”“千禾0”是不是意味着零添加?对此客服人 详情>>

  • 12315都管什么

    2025-01-09 23:48:35

    12315是中国的 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电话,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1999年3月15日设立。它依托“12315”热线电话,专门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调解消费者权益纠纷,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经济违法行为。具体来说,12315的受理范围包括: 详情>>

  • “AI洗头”的风吹到了广州?到底靠不靠谱

    2025-04-17 15:16:00

    “AI洗头”的风吹到了广州?到底靠不靠谱世界纷繁复杂,总要有人带你闯。南小妹带你闯,来了!我们将走进街头巷尾、田间地头、高山湖海,用镜头对准最热、最精彩的一个个世界角落。这一次,南小妹要体验一次“AI洗头”!最近,市面上出现了不少“AI洗头”的门店,据说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洗头智能化、自动化。“AI 详情>>

  • 常见的搭售行为有哪些

    2025-01-13 10:15:23

    搭售行为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商品或服务捆绑在一起进行销售的方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搭售行为类型:商品组合捆绑包括同类产品捆绑、互补产品捆绑或关联产品捆绑。例如,商家在销售手机时,推出组合套餐,要求消费者同时购买相关的手机配件。服务与商品捆绑包括产品和售后服务捆绑、产品和增值服务捆绑。例如,购买一台电 详情>>

  • 现金支付可租,电子支付“必买”?影院3D眼镜收费套路多

    2025-03-15 09:10:00

    随着春节档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逼近150亿元,3D电影的热度再次攀升。然而,近日深圳多家影院因3D眼镜收费规则引发争议。不少消费者反映,一些影院存在“现金支付可租借、电子支付需购买”的区别化服务,涉嫌利用支付方式差异强制消费。今年“3·15”前夕,记者调查发现,这一现象在深圳影院中并非个案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