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是什么法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1 08:20:52
继承是 调整个人死亡后其财产如何转移给他人的一系列法律规范。在《民法典》出台后,继承法被纳入《民法典》中,成为其组成部分。
继承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形式:
法定继承:
指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按照法律规定的顺序和份额进行继承。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的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遗嘱继承:
指被继承人生前通过遗嘱的方式指定其遗产的继承人。此外,还有遗赠扶养协议,即被继承人与扶养人之间签订的协议,扶养人承担被继承人生养死葬的义务,在被继承人死后获得其遗产。
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相互有继承关系的数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时,难以确定死亡时间的,推定没有其他继承人的人先死亡。如果有其他继承人,辈份不同的,推定长辈先死亡。
继承权是一种财产权利,通过继承实现财产的移转,以人身关系为基础,其实现需要有一定的法律事实,如被继承人的死亡。
综上所述,继承法是调整因公民死亡而产生的法律关系的法律,主要涉及财产的转移和继承权的行使,旨在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继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