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酱油储存大揭秘!90%家庭都踩过坑,你中招了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07:05:00    



近日,“零添加酱油12款检出镉7款检出总砷”冲上热搜,引发关注,然而,比“酱油重金属”对健康影响更普遍的危害却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院长张娜提醒,不科学的储存方式会让酱油从调味佳品变成“健康杀手”。


高温灶台成


酱油菌落重灾区”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超过60%的家庭习惯将酱油瓶放在燃气灶旁,“方便随手取用”的背后,是长期高温对酱油品质的“严重破坏”。张娜告诉记者,实验显示,当环境温度超过30℃时,酱油中的氨基酸态氮含量每周下降约15%,这是衡量酱油鲜味的重要指标。此外,高温环境使瓶口残留酱油成为细菌温床,某家庭使用3个月的酱油瓶口菌落总数超标4倍。


冷藏保存反“伤”酱油

“未开封的酱油放冰箱更保鲜”是第二大误区。张娜指出,未开封酱油只需常温避光保存,冷藏反而可能因温差凝结水汽,导致瓶内发霉。而市场上常见的透明塑料瓶,在阳光直射下会使酱油中的色素分解,某品牌生抽经30天日照后,红色指数下降27%,风味大打折扣。


零添加酱油更需呵护

在调查中,80%家庭开封后直接“裸瓶”使用。张娜表示,未擦拭的瓶口残留酱油,在25℃环境下12小时即可滋生大肠杆菌。近年流行的零添加酱油因无防腐剂,开封后需严格冷藏且1个月内用完。某家庭未冷藏的零添加酱油,第3周即出现白色浮沫,检测显示菌落总数超标12倍。


“酱油虽小,却是厨房安全的缩影。”专家呼吁,家庭应建立调味品“定期巡检”制度,如同关注冰箱食材保质期一样,为酱油等调味品建立“健康档案”。这场厨房里的隐形健康保卫战,正从一瓶酱油的科学储存开始。


小贴

黄金储存法则


1. 未开封酱油

存放于阴凉干燥处(如橱柜),温度建议≤25℃,避免靠近暖气或阳台。


塑料瓶装需远离刺激性化学品(如酒精、清洁剂),防止塑化剂迁移。


2. 已开封酱油

密封防菌:每次使用后擦拭瓶口,拧紧瓶盖,有条件可转移至密封玻璃罐。


冷藏优先:尤其是低盐、无防腐剂的“零添加”酱油,开封后需冷藏并1个月内用完。


避光保存:深色玻璃瓶可阻隔70%以上紫外线,优于透明塑料瓶。


变质酱油的识别信号


视觉:出现白色浮膜、浑浊沉淀或颜色异常加深。

嗅觉:酸败味、酒精味取代原有酱香。

触觉:质地变黏稠或产生气泡。

若发现以上现象,请立即停止使用。


特殊酱油的储存


儿童酱油:钠含量低,防腐能力弱,开封后建议冷藏并优先使用。

刺身酱油:含鲣鱼提取物等易氧化成分,开封后需严格密封冷藏。

自制酱油:灭菌工艺不足,保质期短于工业化产品,建议2周内用完。


从包装看储存


PET塑料瓶:轻便但透气性高,适合短期使用。

玻璃瓶:避光性好,适合长期储存。

袋装酱油:开封后需转移至密封容器,避免挤压泄漏。

专家简介

图片

张娜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黑龙江省龙江学者特聘教授,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兼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谷物分会秘书长,中国粮油学会理事,黑龙江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黑龙江省粮油学会副理事长

图片


图片

图片
把脚靠墙上10分钟,不费一点力气,全身气血都 “ 通 ” 了
失眠搓脚,早醒揉手,多少失眠都是这么搓好的!
7个不起眼的习惯:正在“偷走”你的健康!看完赶紧改掉!图片
本报记者:菅月
编辑:雪娇

审核:乔惠琳

统筹:李佳
商务合作:13329518266、17597366160
邮箱:lnrb100@sina.com
版权声明: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属原创作者。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