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威海超重肥胖率超60%,科学管理体重需重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0 12:59: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连宁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达2.45亿,糖尿病患者超1.4亿,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构成的40%以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已达50.7%,我省超重肥胖率也达到了51.8%。

3月14日上午,在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鲁医健康说”情暖四季系列新闻发布会春季专场上,威海市立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徐宁介绍,威海市超重肥胖率甚至超过全省水平,接近60%。超重不仅影响形体美观,更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的的重要诱因,而体重管理是慢病防控的关键环节,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

徐宁介绍,体重管理方案里面的重要概念是“三知一管”。具体来说,“三知”指知晓健康体重标准、知晓自身体重变化、知晓体重管理方法,“一管”指科学管理自身体重。具体来说:

知晓健康体重的标准,是管理体重的前提。目前衡量超重和肥胖程度最常用的指标是身体质量指数(BMI),它的计算方式是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成年人体质指数(BMI)要保持在18.5-23.9之间。不过BMI不能区分身体成分的组成(是肌肉还是脂肪)以及分布。脂肪在腹部蓄积过多形成的中心型肥胖,可根据腰围直接判定。在中国,成年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可视为中心型肥胖。

知晓体重变化,也是管理体重的重要一环。日常生活中,建议定期、定时称重,了解自己的体重变化,并以此调整生活方式。由于饮食、排便等影响,体重在一天当中有自然波动,所以体重记录更建议以周或者月为频率。

在减重速度方面,对于大多数超重或轻度肥胖者(24.0≤BMI

徐宁提醒:除了自我监测外,合理膳食、科学运动等也是重要的体重管理方法。

合理膳食方面,要需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每日摄入谷薯类250—400克,蔬菜300—500克,水果200—350克,适量食用鱼、禽、蛋及瘦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威海是沿海地区,平时吃海鲜较多,也要注意减少与啤酒搭配,防止形成高尿酸症。烹饪时要清淡少盐。食盐摄入过多可使血压升高,增加胃病、骨质疏松、肥胖等疾病的患病风险,推荐健康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过多脂肪摄入增加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推荐健康成人每天烹调用油量不超过25-30克。糖会增加龋齿、超重、肥胖、糖尿病等疾病患病风险,推荐成人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占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要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每天饮食要有规律、三餐均衡、不暴饮暴食、不大吃大喝,细嚼慢咽,每顿饭都吃七八分饱是最有利于健康的。

科学运动方面,总原则是“动则有益、多动更好、适度量力、贵在坚持”。对于体重正常的健康成人,推荐每周至少进行5天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以及2—3次抗阻训练(力量训练),并将身体活动融入日常生活中。超重肥胖人群的运动应以减脂为主要目标、维持瘦体重为次要目标。推荐通过长时间中低强度有氧运动减脂,每周运动5~7天,从小量逐渐增至每周250分钟。结合抗阻运动有助于同时维持瘦体重。体重过低的人群,应以增肌为主要目标进行抗阻运动。各类人群都需要遵循合理的运动流程和科学的锻炼方案,避免损伤。存在运动风险的人群应适当降低运动强度、缩短每次运动时长、增加运动频率,必要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此外,减少久坐、保证充足睡眠等也是科学管理体重的重要环节。

减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科学规划和长期坚持的过程。减重不仅是为了更美的自己,更是为了更健康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用科学的方法,实现健康减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