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创新实践助力全民网络安全 反诈宣传“上云端” 文明上网“入心间”
“刷单就是诈骗,天上不会掉馅饼!”在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的直播间里,大学生主播们用快板演绎反诈口诀,弹幕里刷起一片“守护钱袋子”的留言。这是石家庄市将反诈宣传与文明上网深度融合的生动一幕。“反诈+文明上网”组合拳让防骗知识既“云端漫步”又“落地生根”。
“谁懂啊家人们!差点被缴费截图忽悠了!”石家庄网友“石门小辣椒”在抖音分享被骗未遂经历,获得网友点赞的同时,大家跟帖自曝“同类惊险瞬间”。这种“年轻人唤醒年轻人”的模式已成常态——各高校成立“反诈主播团”,大学生将“AI换脸”“演唱会门票陷阱”等骗术编成《骗局消消乐》短剧,在B站、快手等平台播放,获得网友称赞。
“弹窗广告像牛皮癣?一键举报断根源!”在裕华区安苑社区,65岁的王兰英阿姨戴着老花镜,熟练操作手机举报刷单广告。社区将防诈口诀印在鼠标垫、制成动态手机壁纸,老人们通过培训即可成为“银发网安卫士”,既防诈骗又护网络清朗。
清晨,高新区珠峰国际花园小区一居民微信群准时响起提示音:“早起鸟儿防诈骗,陌生链接别乱点!”带方言版顺口溜,让居民陈先生成功识破“医保卡异常”诈骗。这种“反诈闹钟”受到群众好评。长安区谈固街道更将警示语“藏”入生活场景——快递柜贴着“扫码辨客服真伪”,奶茶杯套印着“兼职刷单是陷阱,珍珠椰果才保真”。
“多一次转发,少一人受骗!”在新华区宁安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把防诈指南做成“九宫格”漫画。这种“指尖上的传递”模式,使得反诈宣传如同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随风飘散,四处扎根。
春日的石家庄街头,反诈标语与文明公约相映成趣。退休教师陈女士在社区座谈会上说:“现在上网看到可疑链接,就像看见路上有坑自然会绕开——这份警惕,就是咱老百姓的‘网络文明素养’。”(记者 刘 青)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