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地·微小说

文/陈淑花
县城外10公里处,有一座几十年前修建的水库,现在承包给几个南方人,投放各种鱼苗,喂养长大后,改成了一个钓鱼场。近几年,县里大搞旅游开发,还因地制宜地搞起钓鱼大赛,吸引了不少钓鱼爱好者参加,比赛地点就选在这个水库。
县农行行长老李打小就爱钓鱼,他老家在一个小山村,村边就有一条大河,念书时每天一放学,他最爱的事就是拿着自己做的钓鱼竿,和几个小伙伴跑去河边钓鱼,有时碰运气钓到大鱼,足够全家人美美地打一顿“牙祭”。
参加工作后,每逢节假日,老李都会约上三五好友,或骑自行车摩托车,或自己开车,去附近的河里、湖里甩几竿,大多数时候不为那鱼儿的美味,只为鱼儿上竿时的乐趣。只是随着职务升迁,特别是当上行长后,他因工作忙碌,加上周末想跟家人多些时间团聚,便很少去钓鱼了,连年轻时买下的钓鱼家什也因为几次搬家,不知道扔哪里去了。
这一年,县里发布了钓鱼大赛的公告,一下子又把老李尘封多年的爱好激活了。他跑去报名参赛,又到市里一家渔具店买了一套不错的钓鱼家什,下班后就自己开车去离城十里外的那个比赛的地点——水库练手。他自掏腰包交钓鱼的场地费,但钓回来的鱼,除了家里留一两条,都送去行里的食堂,给单位同事们改善伙食了。
正式比赛那天,老李信心十足地去参赛,结果竟连末等奖也都没拿到。自认为钓鱼技术高人一筹的老李,被打击得垂头丧气,正准备收拾东西回家,一位手拿一套高级豪华渔具的获奖者主动走过来搭讪:“您是农行的李行长吧?我姓刘,也爱钓鱼,下次约你一起钓鱼,我知道一处极好的地方。”老李笑着点了点头,按捺不住对钓鱼的热情,互相加了微信。

戏水 小米 摄
下个星期天,老刘果然发来定位相邀。老李拿着自己那套钓鱼家什去了。到了地方,两人握手、寒暄、递烟,相隔十来米安置好鱼竿,便坐在小板凳上闲聊起来。
他这才得知,老刘是一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老板。老刘看了一眼老李手中的鱼竿,笑了笑说:“您用这么普通的鱼竿,咋能钓上大鱼呢,怪不得比赛没获奖。”
老李一愣,细看对方的鱼竿,发现果然不一样,他当时在渔具店买鱼竿时,也一眼就看中了那款鱼竿,只是一问价格,快抵得上他一个月工资,最后不舍得买,还是买了现在这根便宜的。
正想着,老刘已拿着鱼竿过来,要跟他换着用:“今天咱俩再来一次钓鱼比赛,您试试我这鱼竿,就知道到底是技术的问题还是钓鱼竿的问题。”
老李推托半天,最后盛情难却地接过了那根豪华鱼竿,又在老刘的指点下,挂饵甩钩,不一会儿,果然大鱼小鱼接二连三地上钩。再看老刘拿着自己的钓竿,半天都不见一条鱼咬钩。老李不由感慨,莫非现在连水里的鱼儿也嫌贫爱富吗?看来那天比赛失利真的是输在钓竿上啊。
老刘继续跟他闲聊,说起自己公司最近受流动资金短缺的影响,生产原料收购不上来,工厂都要倒闭了。
老李心中“咯噔”一声,想起那天对方第一次见面就喊他李行长,这次钓鱼难道真的是钓“鱼”啊?他不动声色地听着对方诉苦,果然,最后老刘提到了贷款的事。老李打着哈哈,说具体情况还是得回行里走流程,让老刘回头来银行找他就行。
这时鱼竿一动,老李又扯上来一条大鱼。老刘立刻过来帮忙,说:“领导钓鱼水平就是不一般,看来上次我在比赛中侥幸获奖,全凭这根鱼竿出力了。算了,我这样的水平,用这么好的钓竿也是浪费,干脆咱俩换钓竿用得了,就当是咱俩初次认识的见面礼了!”
老李坚决不同意。“不行不行!”他不仅把豪华钓竿还给老刘,连钓上来的鱼儿也给老刘留下,“这是您的鱼竿钓上来的鱼,还是得归你。”说完,他指了指快黑的天,收拾起自己的家什准备回家了。
过了几天,老刘果然提着一套新买的高级渔具来到李行长的办公室,谈起了贷款的事。不过,老李已经仔细查看过老刘的材料,知道他是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老板不假,却也是个欠了其他银行不少贷款拖着不还的“老赖”。他当然不能给对方开绿灯,也直接拒绝了那套高级渔具。
又到周末,吃了李行长不少新鲜鱼的单位同事不见李行长收拾钓鱼工具,不觉好奇,问:“李行长,今天不去钓鱼了?”
老李笑着说:“还是回家陪老婆孩子吧。我那些钓鱼家什都送人了,从此金盆洗手,不再杀生。”
知道隐情的人,心里都暗暗对李行长竖起了大拇指。

原文载于《羊城晚报》2025年4月9日A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