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五篇大文章”打好“七张文化牌”,齐鲁银行的“文武双全”路
“武”能激起市场的一池春水,用金融“五篇大文章”挥斥方遒,创新不断;“文”可激发内在的一腔热血,用家园文化的“七张文化牌”成风化人,修炼不止——这正是齐鲁银行的“文武双全”之路。
伴随中国金融事业的蓬勃发展,齐鲁银行找准立足点,以文化为内核,锻造金融文化品牌,厚植金融文化理念,成就了自身核心竞争力。
深学:思想上更注重深化、内化、转化
齐鲁银行以深学促思想动力,更注重思想上的深化、内化、转化。将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坚持稳健合规审慎的经营理念不动摇,将“五要五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为落实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深化“五型总部”建设,4月12日,齐鲁银行“见贤思齐 登山小鲁——齐鲁大讲堂”正式揭牌,旨在通过“以讲促学、以学促思、以思促行”,全面提升员工政治素养、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为齐鲁银行战略落地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结合自身实际,齐鲁银行打造了特色“宣传文化墙”,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做好深化、内化、转化文章;依托“灯塔”山东党员网络学院、“齐鲁e学”以及各类宣传媒介,组织“我来讲党课”“我来讲党务”等活动,围绕重大主题、重点工作、重要节点开展系列特色宣讲。
通过系列活动的举办,齐鲁银行内部形成了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浓厚氛围,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力文化条件。
实干:行动上更注重实践、实效、实绩
齐鲁银行以实干增行动效力,更注重行动上的实践、实效、实绩。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新时代、新征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齐鲁银行围绕国家所需,竭尽自身所能,全力以赴做好“五篇大文章”,并取得显著成效。
根据服务强省会建设要求和济南市工作部署,围绕“五篇大文章”,立足科技型企业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齐鲁银行先后推出科研贷、远期共赢利率贷款等省内首创业务;全面对接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创新排污权质押、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为绿色低碳转型增添金融动能;遵循政策导向,发挥地方法人银行的地缘优势,创新推出“一县一品”,已扎根50多个县域,普惠贷款余额超630亿元;重点满足老年客户、备老客户、传承客户差异化、多样化金融服务配置需求,推动医养健康产业标准化、集聚化、品牌化、融合化快速发展,着力构建真正投研“集智”、体验“极致”的客户养老综合服务体系;为更好地向企业提供优质服务,齐鲁银行结合内外部数据资源,通过搭建“银企家园”统一服务门户,构建了涵盖资产池管理、泉信链服务、票据业务、保函与国结业务、财资管理以及现金管理等的多元化服务体系,数字金融迈出坚实步伐。
厚积:文化上更注重创意、创新、创造
齐鲁银行以厚积提文化活力,更注重文化上的创意、创新、创造。齐鲁银行厚植文化沃土,成为客户信赖、政府信任、社会认可的上市银行。齐鲁银行最新发布的企业文化体系,以“家园文化”为主旨,包含“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市场定位、企业精神、组织氛围、广告语”七个文化核心理念,并确立“人才文化、营销文化、创新文化、服务文化、风险文化、合规文化和廉洁文化”七大文化职能理念,用“七张文化牌”为每一个决策、每一次服务、每一步成长提供指引。
齐鲁银行聚力打造金融文化书院,通过“一书屋一展馆一讲堂”(职工书屋、齐鲁银行廉洁文化展馆和“齐鲁大讲堂”)一体推进。通过组织保障、搭建队伍、广建网络等具体措施切实扩大金融文化影响力,塑造良好金融行业形象,增强社会公众对金融行业的认知与信任。凭借文化深耕,齐鲁银行屡获佳绩,在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在济南市委金融工委主办的“讲好金融故事,弘扬金融文化”主题演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不仅是驰骋疆场的外在责任,更是自我锤炼的内在要求。齐鲁银行将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持续弘扬诚信文化、坚定履行社会责任,在“文武双全”中提升自我、服务人民、奉献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