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优秀作品数量连续三年排名第一,四川将辟谣视野扩展至全国
川观新闻记者 张蒙
4月15日,第七届互联网辟谣优秀作品发布会在河南郑州举行,现场发布了“音视频类”“文字类”“图片类”“重大辟谣专题”和“优秀辟谣平台(账号)”五个类别、合计70部优秀辟谣作品。
其中,四川共有9件作品获奖,包含文字类作品2件,图片类作品2件,音视频类作品3件,优秀辟谣平台(账号)2个。从四川的获奖作品数量来看,第六届有10件作品获奖、第五届有4件作品获奖,连续三年排名第一,这背后有何原因?
“并未局限于本地事务,四川将辟谣视野扩展至全国。”省委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像天府新视界发布的《没有所谓 “正能量谣言”,只有谣言》,便敏锐捕捉到了全国范围内网络上出现的热点现象,将谣言这个话题进一步深入和细化,对甚嚣尘上的“正能量谣言”进行了纠偏,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较高的认可度。

天府新视界。
从大熊猫国际合作辟谣到没有所谓“正能量谣言”批判,从AI诗词长图到普法情景剧,从获奖作品的题材和内容不难看出,四川将辟谣视野扩展至全国,凭借文化资源、技术优势与法治传统的多方融合,构建起兼具温度与锐度的辟谣话语体系,服务于全国宣传大局工作。
坚持“守正”,获奖的优秀作品体现着权威性与专业性。如《我被造谣了,该怎么办?》作品,结合检察官的专业法律知识和日常咨询经验,帮助广大网民或群众在面对网络侵权时,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造自己的谣就不担责?》情景剧作品,通过生动的情景演绎,将枯燥的法律知识转化为鲜活的故事,使公众在观看中轻松了解造谣传谣的法律后果。

南充市高坪区人民检察院
着力“创新”,结合互联网传播规律创新多样的辟谣形式,让载体与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如《AI长图丨古诗词里的辟谣绝招,招招经典!》,将传统文化与现代 AI 技术相结合,以新颖的长图形式将古诗词智慧与辟谣技巧相融合,吸引年轻群体的关注;“成都网络辟谣” 账号利用图文、视频等多元形式发布辟谣信息,成为市民获取真相、提升媒介素养的重要窗口。
互联网辟谣优秀作品获奖数量连续三年领跑,背后离不开“1+5+N” 网络辟谣联动机制。通过建强四川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树干”,壮大5家粉丝总量过亿的省内重点媒体“树枝”,发挥40家省直部门政务新媒体、21个市(州)网信辟谣平台和新闻网站、185个县级融媒体中心等“树叶”力量,最大限度放大权威辟谣声量。
下一步,四川将继续结合“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畅通举报渠道,加大辟谣力度,狠抓任务落实,为更好服务全国发展大局、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构建良好网络生态、清朗网络空间。

- 互联网大并购发生十年后,谁得意谁又失意?
- 点赞河北 | 邢台男子跪地近20分钟为受伤路人止血,他说:“13年前我也被这样救过”
- 【西安】寻迹三期·定格高新之美——“艺术家走进高新三期”系列文化宣传第二场活动成功举办
- 王莉霞接受《中国日报》专访——内蒙古加快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力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
- “我一个男人竟然得了产后抑郁!”33岁宝爸放弃事业带娃,已与妻子离婚!
- 晚上10点和11点睡觉,差距到底有多大?
- 市科协举行第十一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宣讲会
- 【西街观察】对“神医”“神药”,擦边说不
- 《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明起施行 身边云践行法治精神服务企业发展
- 壹点日历4.20|今日谷雨!细雨绵绵润万物,轻风拂面唤新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