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 >
  • 2025年全国电影工作会在山东青岛召开

    2025-04-29 08:46:00

    央广网北京4月29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2025年全国电影工作会27日到28日在山东青岛召开。会议指出,今年以来我国电影事业产业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突破,创造了全球单一市场票房冠军、全球动画电影票房冠军、“史上最强”春节档等一系列新纪录,取得了全球瞩目、振奋人心的历 详情>>

  • 李剑阁:要加大金融创新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支持

    2025-04-10 16:32:00

    北京商报讯(记者 刘四红)4月10日,以“人工智能与金融未来”为主题的国民财富发展研究合作平台2025春季峰会正式召开。会上,国民财富发展研究合作平台理事长、孙冶方基金会理事长李剑阁出席并发表致辞。李剑阁指出,要加大金融创新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特点,传统 详情>>

  • 新加坡电子怎么样

    2025-01-21 18:53:16

    新加坡的电子产业是其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产业规模庞大新加坡的电子制造业十分发达,2020年产值达到1418.6亿新元,占制造业总产值的45.7%。产业链成熟新加坡拥有成熟的半导体产业链生态环境,涵盖了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各个环节。技术先进新加坡的电子产业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吸引 详情>>

  • 王兴兴,获聘高校

    2025-04-26 20:22:00

    杭州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高校履新职。近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推进大会上,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等知名企业负责人,成为第一届应用型学科专业设置委员会委员。王兴兴(左二)等接受聘书据介绍,这些资深专家将深度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和教学实施全过程,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王 详情>>

  • 全球首个!“世界绿色设计之都”花落广州白云

    2025-04-01 20:26:00

    3月31日,2025中关村论坛·世界绿色设计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上,经世界绿色设计组织评审委员会评审,广州市白云区正式获授予“世界绿色设计之都”称号,成为全球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区域。据了解,“世界绿色设计之都”是世界绿色设计组织授予绿色设计领先城市的荣誉称号。创新沃土孕育绿色标杆自2020年我国提出 详情>>

  • 我省个体经营户,近一半从事批发和零售业

    2025-04-08 22:28:00

    来源:【安徽财经网】安徽财经网讯:日前,省统计局公布安徽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主要综合数据。2023年末,全省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132.93万个,比2018年末增加51.6万个,增长63.4%;产业活动单位146.84万个,增加52.39万个,增长55.5%;个体经营户482. 详情>>

  • 南财快评|产业强市场活,广东正成为百万英才的发展热土

    2025-04-19 14:19:00

    本报评论员 胡光旗4月19日起,“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将接连在北京、杭州、武汉、西安四城举行。以4月19日当天启幕的北京站为例,广东全省所有21个地级以上市及部分省直企事业单位参加为期两天的北京站招聘活动,用人单位共有1650家,提供岗位总计6万个。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 详情>>

  •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为什么在北京亦庄举办?

    2025-03-22 10:03:00

    在2024年亦庄半马中,人形机器人“天工”作为“关门兔”与选手共同冲过终点。和冠欣摄 (资料照片)让人形机器人和人一起跑马拉松?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北京经开区”,也称“北京亦庄”),一场别开生面的体育赛事——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将于4月13日开赛,这将是全球首个人 详情>>

  • 标准引领 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2025-04-29 10:02:00

    据人民网为进一步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加快人形机器人技术研发、产业化和标准化工作,中国电子学会近日在江苏省无锡市举办“人形机器人百人会会议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无锡站)”活动。活动期间,学会发布了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图谱、人形机器人标准体系框架。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全国妇联 详情>>

  • 北京推出32条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措施

    2025-04-07 21:53:00

    4月7日,北京市医保局等九部门发布《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推出32条举措进一步推动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新政策提出将临床试验项目启动整体用时进一步压缩至20周以内、新获批创新药械产品数量不少于15个等创新举措。这是北京市连续第二年出台支持创新医药发展的专项政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