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智慧与现代康复的结合
来源:大连日报
〚张强〛
脑血管病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常常面临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等问题。现代医学在急性期抢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康复阶段,中医的介入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医认为,脑血管病的发生与气血失调、痰瘀阻络、肝肾不足等因素有关。因此,中医治疗的核心思想是“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扶正祛邪”。通过针灸、推拿、中药等多种手段,中医能够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针灸:疏通经络,唤醒身体
针灸是中医治疗脑血管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疏通经络,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比如,对于偏瘫患者,常选取百会、合谷、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刺。百会穴位于头顶,是调节全身气血的重要穴位;合谷穴位于手背,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足三里则是强壮身体的要穴,能够增强患者的体质。通过针灸治疗,许多患者的肢体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推拿:舒筋活络,缓解僵硬
推拿是另一种常用的中医康复手段。脑血管病患者常常伴有肌肉僵硬、关节活动受限等问题,推拿可以通过手法按摩,舒筋活络,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
在推拿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采用不同的手法。比如,对于上肢瘫痪的患者,需要重点按摩肩关节和肘关节,帮助患者恢复手臂的活动能力;对于下肢无力的患者,则会重点按摩腰部和腿部,增强下肢的力量。许多患者在推拿治疗后,感觉身体轻松了许多,关节活动也更加灵活。
中药:调理气血,扶正固本
中药在脑血管病康复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和病情,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帮助患者调理气血,扶正固本。
比如,对于气虚血瘀型的患者,医生会使用补阳还五汤,帮助患者补气活血;对于肝肾不足型的患者,则可使用滋补肝肾、强健筋骨之类中药组方。中药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还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复发。
情志调理:身心同治,事半功倍
脑血管病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中医强调“身心同治”,认为情志失调会影响气血运行,进而影响康复效果。因此,中医在治疗过程中,也非常重视患者的情志调理。
通过心理疏导、气功练习等手段,帮助患者放松心情,树立信心。许多患者在情志调理后,不仅情绪得到了改善,康复效果也显著提升。
饮食调理:药食同源,助力康复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认为饮食对疾病的康复有着重要影响。在脑血管病康复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比如,对于痰湿体质的患者,建议他们多吃一些健脾化湿的食物,如薏米、山药等;对于气血不足的患者,则会建议他们多吃一些补气养血的食物,如红枣、桂圆等。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患者的体质得到了改善,康复进程也大大加快。
脑血管病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中医治疗虽然效果显著,但也需要持之以恒。许多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康复治疗后,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如果不坚持治疗,很容易出现反复。因此,一般建议患者在康复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中医治疗,定期复诊,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
(作者系大连船舶康复医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