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里水“头雁”集训谋发展,产业强村探新路丨乡村经济能人培育④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20:34:00    

4月3日,里水镇举办乡村经济能人培育之产业强村专题培训班,由镇班子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村(社区)书记及经济社社长代表等近百人组成的学习团,带着《里水镇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发展“1256”行动指引》发布后的思考,赴桂城街道东二社区、夏南二社区开展沉浸式参观学习,通过解码“工改工”“微改造”“艺术乡建”等鲜活案例,激活“头雁”领航动能,锤炼经济能人治村本领,为产业强村探索破局新路径。

培训合照。

解码样本:从“沉睡资产”到“美学经济圈”的振兴密码

在桂城街道夏南二社区,学员一行跟随着讲解干部的脚步,沿着滘口涌岸边行走,一幅粤式古朴休闲水乡风景图映入眼帘,每隔数百米便能邂逅一个主题鲜明的公园场景。色彩斑斓的“村画”、蜿蜒休闲的“村道”、 独特风味的“村咖”……文化与艺术的融合,让大家仿佛置身于一幅诗意的田园画卷中。

夏南二社区向里水学员介绍经验。

近年来,夏南二社区以“美学重构乡村空间”为核心,拆除违建3.8万平方米,建设32个公园,有序开展乡村建设项目 40 多个,推出艺术空间、石岸里灯塔半岛创意综合体项目、擦亮各种“村字头”IP,解锁乡村“流量密码”,吸引了众多青年返乡创业,为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夏南二社区以艺术赋能刷新社区颜值,撬动文旅经济的模式值得借鉴。“夏南二社区与北沙有很多共通点,例如工厂与民居融为一体,管理比较有序,收益也比较理想,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北沙村党委副书记沈焕明说,作为里水镇“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北沙近年来不断创新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村办公司盘活红色资源,发展文旅产业,吸引更多青年创业者和村民运营项目,探索人文经济和农村治理的发展路径。

学员参观夏南二社区。

“发展经济首先要精准定位,其次要错位发展,达到项目赋能的错位互补互应……”离开夏南二社区,学员马不停蹄地来到了东二社区的德鸿文汇创意园,该园区通过“微改造”的方式,将原本低矮破旧的厂房升级为连体式独栋创意办公空间,既保留工业旧厂房的建筑肌理,又焕新了园区颜值。改造后,片区租金跃升,集体经济收益实现翻倍增长。

园区不仅以“颜值焕新”激活空间价值,更通过产业导入形成集聚效应,引入汇泰创投等高端产业链企业,打造出桂城首个“城市垂直企业生态公园”,吸引设计、文创、科技类企业扎堆入驻,形成“楼上办公、楼下配套”的产城融合生态。

学员参观汇泰创投中心项目。

里水镇城建和水务办(城市更新)有关负责人表示,桂城东二社区项目的“微改造”“土地流转”模式具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接下来将会全力推进北沙、新联梅冲等“工改工”项目建设,通过“国资领改”“集转国”“村社自改”“企业自改”“村企联动”五种模式,加速加力城市更新工作。

学员参观德鸿文汇创意园项目。

“这次参观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是需要因地制宜地实行错位竞争,体现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农村集体资产才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沙涌社区党委书记冯棣燊在分享经验时说道,与东二社区不谋而合的是,近年来,沙涌社区也抢抓村级工业园改造机遇,对村中的旧厂房、旧物业进行大刀阔斧的“工改工”“工改商”升级改造,通过腾笼换鸟,促进农村集体经济转型,环境提升。

对于社区未来的发展,沙涌社区党委早已形成共识,定好一个长期目标:做好一张图的布局,结合村的实际情况,做好一村一情一规划,为未来发展奠定好稳健基础;中期目标:审时度势,结合村的产业和区位优势,打造稳健产业载体;短期目标:继续做好分六留四,为产业发展做好资源资金的蓄能。

由沙涌社区湖洲经济社出资改造的湖洲商贸广场综合体效果图。

全域提升:“1256”行动下的破立并举

这场跨越镇域的思维碰撞,不仅为“百千万工程”落地提供方法论,更点燃了乡村振兴的“里水引擎”。在早前举行的里水2025年百亿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攻坚活动上,《里水镇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发展“1256”行动指引》发布(以下简称“行动指引”),提出六大行动举措,四项保障措施,系统性地总结推广优秀的经验做法,破解土地资源碎片化、产业布局分散化、经营模式单一化等问题,推动里水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全面转型,全域提升。

发布《里水镇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发展“1256”行动指引》。

这次的产业强村专题培训是行动指引发布后首次组织的“头雁”专题培训,里水正通过机制创新与经验移植,将鲜活样本转化为本土实践。行动指引提出,要推动经营模式再创新,例如成立公共服务、土地整理、光伏开发等各类“强村公司”,引导村民充分就业创业。

4月2日,佛山市召开落实“百千万工程”选派乡村职业经理人工作推进会,向新一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选派职业经理人团队、兼职乡村“金融主任”和“宣传主任”,推动佛山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里水正积极助推更多村(社区)推广公司化运营、开展“分润模式”等加快城乡全面融合。去年10月,作为“亿元村”和“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的河村社区,自建物业公司承接本社区环卫保洁工作,引入“乡村CEO”,为群众打造整洁的人居环境。

此外,行动指引也提及要推动乡村文旅再融合,打造“一村一品”文旅品牌。作为南海区乡村振兴的先行者,里水始终将文旅产业作为激活农村集体经济的关键引擎,以文旅创新思维盘活资源、赋能乡村,目标是打造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活空间宜居宜业的“三生融合”示范镇。通过“主理人经济”引入优质业态,打造了如贤鲁岛烟花、展旗楼状元文化、慢时光花园休闲体验空间等IP,将生态资源转化为消费场景;盘活闲置公园与旧物业,打造青年创业孵化空间,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将以“花园经济”为切入点,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群共创”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里水文旅集团与主理人代表参加“公园城市·成都花园经济主理人大会”。

目前,里水已对外发布两批创新创业空间清单,唤醒“沉睡”空间,提供物业免租期、租金优惠及创业项目宣传推广服务,多个村(社区)参与了物业整理,体现了乡村经济能人的前期培育成效。同时,还成立了创新创业运营伙伴圈,招募主理人、高层次人才、乡村经济能人以及大学生成为里水镇创新创业合伙人。

里水镇创新创业运营伙伴圈成立。

“今天的参观学习收获很多,不管是夏南二社区的环境改造,还是东二社区的经济发展,最核心的地方就是书记要带头,在推动发展中不断地找到自身的优势,不断地去创新、求变、求新。”里水镇党委副书记任雨表示,接下来会举办专题交流,就参观学习谈体会、悟收获,形成好的心得体会,推动行动指引落地见效。

里水镇委党校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举办系列的乡村经济能人培训班,通过专业知识讲授、实地案例剖析与经验交流分享,提升学员产业运营、市场开拓能力,激发党员干部“二次创业”的使命和热情,培育乡村发展新引擎,助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春意盎然,万象更新!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热火朝天,里水将加快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发展“1256”行动,实施“一村一策、一社一计”,推动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全力建设“三生融合”示范镇。

文/南海融媒记者 袁小燕

图/南海融媒记者 袁小燕 何志锋

视频/南海融媒记者 何志锋

通讯员 里水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