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卡脖子”难题,加速创新要素向雄安新区集聚
记者李畅)今天上午,由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指导,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雄安中心(以下称“雄安中心”)主办的2025年颠覆性技术项目雄安行首期活动在雄安科创中心举办。活动旨在搭建前沿技术产业化对接平台,加速创新要素向雄安新区集聚,推动具有颠覆性潜力的前沿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颠覆性技术,顾名思义,是一种能够打破传统技术路径依赖、重塑行业格局、引领未来发展的创新技术,它是破解“卡脖子”难题的重要突破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4月18日,2025年颠覆性技术项目雄安行活动在雄安科创中心举行。图为参加活动的项目代表进行项目路演。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光昱 摄
作为国家级新区,雄安正积极构建“北京研发、雄安转化”的创新协作模式。该系列活动作为雄安新区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高地的重要举措,汇聚国内顶尖科研机构的创新团队,以及知名投资机构,通过项目路演、资本对接等形式,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为雄安建设全球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此次活动重点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在路演环节,拥有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等创始背景的高新企业和高校团队,结合实验数据和产业化规划依次进行展示,投资机构代表和行业专家针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市场前景和落地新区操作性等与路演团队展开深度探讨。
路演现场,由清华大学医学院彭敏教授创建的生物科技公司进行了以“重症哮喘的治愈性细胞疗法”为主题的路演。据介绍,团队全球首次提出“类永生化功能性T细胞”(TIF)概念,彻底解决CAR-T疗法化疗预处理、扩增和持久性三大难题,显著提升肿瘤与自免疾病治疗效果,并基于TIF技术,全球首次在动物模型中治愈哮喘,将CAR-T疗法拓展至常见病。“雄安新区展现出的创新活力和对前沿技术的包容度令人印象深刻。这里不仅有高效务实的政务服务体系,更汇聚了京津冀顶尖科研机构与产业资源,为生物医药从实验室到临床转化提供了独特优势。”该公司临床主管刘小涵说,此次活动通过精准对接资本、政策与市场需求,让技术团队得以跳出单一研发视角。
“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肩负着打造高质量发展全国样板的历史重任。”雄安新区科学园管理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期待通过本次活动,能够促成更多优质项目与资本握手,让更多“实验室里的突破”转化为“生产线上的生产力”,让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在雄安这片热土上实现“从1到N”的跨越,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据介绍,本次活动共有雄安中心、雄安新区科学园管理委员会有关负责同志,国开金融、中银资产、雄安基金等投资机构和路演团队70余人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