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诗会丨在北京西城,遇见诗歌与青春
来源:【北京西城】

当丁香花影漫过北京西城的胡同街巷
2025“百年丁香诗会”以满树繁花为墨
在古都肌理上续写春日诗笺
“城之源 都之始 河之端”诗旅画卷
也随之徐徐展开

诗意漫步
时光深处的丁香记忆
作为2025“百年丁香诗会”系列文化活动的序章,“古韵漫旅 丁香寄情”采风行动以“乐•舞•诗”的青春韵律接续奏响——
弦歌跃动处,青年诗人衣袂飘飘带起诗歌注脚;
情感共鸣中,历史之声与AI算法碰撞出动人吟唱。
2024丁香诗会·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优秀作品作者、丁香诗会·高校诗歌创作联盟成员、北美诗歌协会代表等近50位诗人,踏着丁香花径漫溯宣南文化。
其间,不同年龄段的诗人循着花香穿行法源寺、宣南文化博物馆等地,聆听生动讲解、感受国内首部沉浸式导览剧《宣南往士》等创新表达,从不同视角探讨丁香诗会背后的精彩故事,发现时光缝隙中萌发的现代诗芽。
文化会客
传统文化的年轻态表达
丁香诗会起源于明清,北京西城宣南一带曾是士人聚居、会馆林立的文化热土,纪晓岚、龚自珍、林则徐等名士都曾雅集于此,吟咏诗文。

如今,“百年丁香诗会”作为北京西城文化会客厅之一,正生长着独特的诗行:
是法源寺的院落里,泰戈尔、徐志摩、林徽因曾赏丁香、瞻古刹、话诗词,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是报国寺的丁香树,在砖影间舒展枝丫,续写着文人墨客曾驻足的诗意往昔,让人触摸文字与时光的温度;
是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的丁香,历经世纪风雨,如今亭亭如盖的树冠为小院投下婆娑树影;
也是今天,世界各地的诗行在此汇聚——
因为诗歌正年轻,
因为读懂更坦诚,表达更自由,
而这份年轻的心跳,
从来都与青春同频共振。
或是年轻人,
或是年轻的心,或是蓬勃的生命力,
此起彼伏回荡在北京西城的古今辉映里。
活力创新
当青春在诗行里绽放
诗承古今,雅聚宣南
诗歌的韵律记忆犹新
宣南的文化历久弥新

从银发诗人到垂髫少年,诗歌的韵律在代际传递中焕发新生——
是丁香诗会·第一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的10955人次热情参与;
是今年“百年丁香诗会·童诗征集与吟诵活动”同步启动,面向全球征集优秀童诗作品以及经典童诗的诵读音视频,激发少年儿童的诗歌创作热情和文学创造力。
当老北京的鸽哨声掠过文化会客厅,当AI生成的诗歌动画与童声吟诵在舞台交织,我们看见:
有人在花影里写下现代诗,让古典意象与短视频镜头共振;
有人即兴朗诵,将Rap节奏融入古诗平仄;
……
变的是一代代人的表达方式,不变的是诗歌的人文温度,更是中华文明的开放包容。
有趣与深度从不对立,传统与创新本就共生。

丁香诗会带来的不仅是历史的芬芳,更是一根无形的线,串起古今热爱诗歌的灵魂。从泛黄诗卷到电子屏幕,从文人雅集到全民创作,诗歌的传承从未中断——它在年轻人的笔尖生长,在孩童的眼眸里发光,在每一个“诗性未眠”的人心中,如同丁香花瓣散落世界,酿成永不褪色的春天。
文字:史桭沨
图片:闻昭 王子雍 牛街街道
校对:王昭 卢熙
责编:王昭
审核:侯明月
签发:李卓
本文来自【北京西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