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真正厉害的人,都在这四件事上修炼自己
人生如棋,高手与庸手的区别,往往不在于一时的得失,而在于格局与境界。
真正厉害的人,不会囿于眼前的方寸之地,而是不断在以下这四件事上精进自己。
站得高
花盆里长不出参天大树,一个人的见识和格局,决定着一个人的所能抵达的高度。
春秋时期,齐桓公欲通过加重赋税来强国,管仲却提出:“取之于无形,使人不怒”,首创盐铁官营制度,使齐国不增税而富强。
大事,以识为主,见识上高瞻远瞩,才能先人一步,最终成事。管仲之所以能力挽狂澜,正是因为他没有局限于眼前税赋的方寸之争。
站在山脚,眼前是乱石杂草;登上峰顶,方能领略山河壮阔。人生亦如此——格局小了,琐事便成了阻碍;格局大了,困难便成了阶梯。
真正的高手,不会被一时得失所扰,而是以更高的视角审视全局。他们深谙:站得高,不是为了俯视他人,而是为了看清更远的路。

谋得远
视野所及,心之所止。眼界,决定一个人的视野。你能看多远,才能走多远。
人生如棋局,平庸者只见眼前一步,高手却已算尽十步之外。真正的远见,不在于对当下的精确判断,而在于对趋势的深刻洞察。
那些能在迷雾中看清方向的人,不是因为他们视力超群,而是因为他们站在时间的高处,用未来的眼光审视现在。
看得远,才能走得稳;谋得深,方可成得大。今日的播种,未必能在今秋收获;此刻的退让,可能是为了更远的进击。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方向的选择,比速度更重要的是持续的后劲。只有不被短期利益诱惑,也不为一时得失所困,才能把目光投向远方,在自己的人生棋盘上,高歌猛进,步步为赢。

处得宽
凡事不必苛太尽,凡理不可责太过。处世之道,贵在宽和;待人接物,重在包容。
北宋名臣范仲淹主政杭州时,遇大旱饥荒。他没有严令禁止米商抬价,反而张榜鼓励商贾运粮,并带头兴建寺庙、举办龙舟赛,以工代赈。幕僚不解,范仲淹解释:“富人之财,散之则民富;官府之威,用之则民安。”结果商贾云集,粮价自平,百姓安然度荒。
做人做事,话不说满,事不做绝,才能够通达人情,进退自如。
处得宽者,不是糊涂,而是明白:留三分余地,既给别人退路,也为自己开道。
真正通透的人,都懂得在原则与变通间找到平衡。
他们不是无原则地退让,而是有智慧地包容;不是简单地妥协,而是高明地共赢。

想得深
没有深入触及问题的根源,所有行动都是徒劳。一个浮于浅显而懒于思考的人,注定陷入平庸的困境。
大多数人止步于“是什么”,少数人追问“为什么”,唯有极少数人能洞察“为什么的为什么”。
浅思者见山是山,深思者见山非山,至深者见山仍是山,但已洞悉其本质。想得深的人,不会被繁杂的现象迷惑,他们总能穿过迷雾,直抵核心。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唯有持续追问、不断深挖,才能形成独到见解,作出关键判断。否则,再多的行动都只是无本之木,再大的努力也不过是徒劳无功。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修炼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
愿我们都能在乘风破浪中,把日子过得熠熠生辉,在各自的领域里闪闪发光。(来源:人民论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