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早农事忙丨虾蟹稻共作一亩双收
□本报记者 张雪地
为加快推进全省冷水渔业振兴发展,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财政厅联合起草了《黑龙江省加快冷水渔业振兴发展若干政策措施(2024-2026年)》,4月10日,记者与牡丹江市农业农村局、特色养殖中心工作人员分别来到宁安市上官地村、拐湾子村、西安区沙虎村,与致富带头人一起畅聊虾蟹稻共作的“好丰景”。
据牡丹江市特色养殖中心主任刘振林介绍,牡丹江寒地小龙虾稻田养殖已经在各地试养了3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一水两用、一亩双收,前景非常广阔,牡丹江规划在5-10年内,稻渔共作实现20万亩左右。
“今年,省委省政府下发了补贴政策,力度非常大。在试养稻田小龙虾、河蟹方面,稻田200亩以上的可以享受种苗购买30%补贴,挖沟等基础设施建设享受70%补贴。”牡丹江市农业农村局渔业科科长莫利平介绍说。
在西安区沙虎村,记者在地头看到了正在搭建水稻育秧棚的沙虎村党支部书记马福振,他站在田埂上向记者介绍说:“眼前靠近牡海城际公路的这片20亩稻田地,就是即将用于投放寒地小龙虾、河蟹的地点。”为了更好地试养小龙虾、河蟹,村里成立了富镇农作物种植合作社,在村里流转了20亩稻田,“给村民们打个样儿,让大家伙儿看看收益。”
在宁安市拐湾子村,党支部书记孙金福带着记者一头扎进了他自建的用于繁育小龙虾的大棚。大棚里温度超过30℃,小龙虾在浅塘里休息、打闹,听到来人的响动,一溜烟地钻进了深水区。“自己繁育小龙虾,省去了买苗的费用。专家来看后说,小龙虾很快就要交尾抱卵了,初步实现成功!”孙金福骄傲地说。
去年,孙金福去哈尔滨取经,引进了寒地小龙虾。经过精心饲养,小龙虾平均个头有40克,在本地就销售一空,举办的小龙虾节也吸引了很多游客。“除去所有费用,一亩地能多收1000元钱,虾稻共作确实提高了大米的档次。”看到收益后,不少村民打消了顾虑,今年拐湾子村小龙虾种植面积将增加一倍。
在上官地村,有了3年小龙虾养殖经验的玄武湖大米专业合作社的陈雨佳非常有信心。“2022年,上官地村试养了2万尾寒地小龙虾,实现了一田双收,效益非常好。今年我们还要预订寒地小龙虾苗,它的市场前景非常好,在本地就能消化,和南方繁育的小龙虾正好打了时间差,而且寒地小龙虾肉质紧实、口感弹牙,很受欢迎。”陈雨佳说。
刘振林表示,小龙虾是5月末、6月初被放养到稻田中,参与整个水稻种植、收获全过程,它的存在是大米“有机认证”的最佳“证人”,因为饲养稻田小龙虾不能喷洒农药,小龙虾脱壳、排便、搅动水土对水稻生长有益处,对提高大米产品附加值有着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