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河面路面实现双整治,母亲河变美了|中山干部群众话“百千万工程”治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01:14:00    

河面路面双整治:母亲河变美了|中山干部群众话“百千万工程”治水

午后,暖阳倾洒在中山市三角镇乌沙涌河畔。村民们悠然地坐在石板凳上,唠着家常,欢笑声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河对岸,一群老人正盘腿对弈。惬意祥和的场景,正是中山市三角镇水污染治理成效的生动体现。

自开展未达标综合整治工程以来,三角镇累计新建截污管道138.7公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已累计铺设91公里的污水管网,完成11条河涌的清淤工作,让昔日的浑浊淤堵河涌重焕生机。

“母亲河”回来了

鸡头口涌。

“看着我们的母亲河变清澈,真的太高兴了。”中山市三角镇结民村村民陈余兴指着眼前的乌沙涌说道。

据陈余兴回忆,小时候的乌沙涌是运粮、出行的关键要道,也是他们儿时捞鱼摸虾的欢乐天地。对于老一辈人来说,乌沙涌承载着他们纯真美好的童年回忆,是他们口中的“母亲河”。

“整治前,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都往河涌里排,不仅河面漂浮着很多垃圾,而且水质浓稠又黑又臭。”陈余兴介绍,自三角镇开展水污染治理后,结民村实施了雨污分流工程,直排口堵住了,河涌的水质逐渐有了好转。“村里进行河面、路面双重管理模式,村委加大了环境管制,安排人员专收生活垃圾,现在村内环境变得整洁优美,乌沙涌也重归清澈。”

同住在结民村的崔注球也有同样感受。在崔注球的印象里,以往的乌沙涌又脏又乱,河涌边村民乱搭乱建现象突出。如今,河涌得到改善后,不仅水质有了变化,河边的荒地也建设成了小公园,安装了崭新的健身器材,成为村民健身娱乐的热门场所。就连房屋外墙也被精心刷上涂鸦,整个村庄焕然一新,洋溢着蓬勃朝气。

村民在河畔休闲。

“自从河畔种上落羽杉后,每天下午都有很多村民出来下棋、唠嗑,每天晚上,我会带着孙子到河边散散步,家门口就是一处‘天然氧吧’。”崔注球说。

从不理解到认可,“欢迎来我家吃鱼”

水污染治理不仅是改善河涌的水质,更是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工程。住在三角镇光明村的陈佳荣刚开始并不理解河涌整治,心存疑虑:“村道本来就窄,我们出行就靠这一条主干道,现在要开挖道路,我们出行可怎么办?”

让陈佳荣没想到的是,疑虑刚提出不久,很快就得到了回应。“村委和施工人员拿着图纸找到我们,耐心细致地讲解施工方案,还跟我们强调治水的重要性。施工过程中,他们采取分段施工的方式,还做了很多减少扰民的措施。工程结束后,还把村道修复得平平整整,看得出他们是真心实意为我们着想。”陈佳荣话语里满是认可。

1973年出生在光明村的李红光,与鸡头口涌一同成长。小时候,他常在河涌里游泳、捕鱼,度过了许多欢乐时光。

“八年前,这条河涌变成了‘垃圾堆’,又黑又臭,让人避之不及。这两年开展河涌整治后,水质慢慢变好了。”如今,李红光重拾钓鱼的爱好,每到周末就到河涌边钓鱼。“鲫鱼、罗非鱼……有时候收获满满,能装一箩筐。欢迎大家这周末来我家吃鱼!”李红光说。

【编者按】

3月21日,中山高规格召开美丽河湖保护建设工作会议,动员全市上下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吹响从水污染治理向美丽河湖保护建设进军的号角,深入实施美丽河湖保护建设十大工程,把中山建设成“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美丽岭南水乡。回顾中山治水千日攻坚,该市把水污染治理作为“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大盘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一子,以最坚决态度、最大决心、最有力措施打响这场翻身仗,从根本上扭转了极其被动的治水局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年后,春又至。走在中山城镇,一条条河涌从“恶臭难闻”逐渐变为水清岸绿,景色美了,一大批亲水平台涌现,一河两岸成为市民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即日起,南方+将回访经过治理的中山河涌,从群众的获得感看中山治水之变。

撰文:梁诗婷 雷海泉

摄影:梁诗婷

【作者】 梁诗婷;雷海泉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