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春雨也挡不住的热情!福州这场亲子阅读“环游记”,藏着城市最美的风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16:25:00    

四月的福州,细雨织就一层朦胧的纱,晋安湖畔迎来了春的色彩。4月19日上午,一场以“湖光书影·亲子阅读环游记”为名的春日雅集在福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诗意上演。

在这里,书籍是舟楫,文字是涟漪。超百组亲子家庭以阅读为媒,在墨香与自然交织的经纬里完成了一次心灵的远航。

活动在一曲《万疆》的翩跹舞姿中拉开帷幕。孩子们衣袂翻飞,舞出了山河壮阔,也舞动了流淌在血脉里的家国情怀。随后,《子曰》的朗朗诵读声如清泉流淌,国学经典《木兰辞》则让现场观众仿佛穿越千年,感受巾帼英雄的铿锵气魄。

音诗画《我的童年书屋》深度融合诗词之意、视觉之韵与听觉之美,勾勒出书籍如何成为童年最温柔的港湾;而琵琶合奏《旱天雷》的铮铮弦音,则似春雨敲窗,为这场阅读盛宴平添几分灵动。

尽管春雨淅沥,却挡不住家长和孩子们的热情。定向赛开始后,亲子家庭们纷纷手持「任务地图」,化身“探险家”,在图书馆的各个角落,展开了一场趣味横生的阅读定向赛 。

图书馆探秘大冒险:在科技与书香的交汇处相遇

孩子们手持任务卡,牵着父母穿梭于图书馆一楼,寻找自助借还机、瀑布流阅览屏等设备。他们踮脚点击屏幕,父母俯身讲解操作,共同完成“科技合影”。

这场探秘,不仅让孩子熟悉图书馆的现代化服务,也让家长重新发现——原来阅读早已突破纸页的边界,在数字世界里焕发新生。

解封神秘阅读密码:培养自主阅读的第一步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汪洋中的灯塔。"在二楼书架的迷宫中,孩子们化身"图书小侦探",根据任务卡寻找目标书籍。父母不再代劳,而是站在一旁轻声引导:"先看分类号,再找架标......"

当孩子举起找到的书本欢呼时,一位爸爸笑着说:“以后来图书馆,他都能自己找书了。”这一刻,孩子真正迈出了独立阅读的第一步。

“小小魔法师”植物书签工坊:把春天夹进书页里

"春天从书页间走来。"亲子家庭俯身拾取落花与绿叶,在透明卡纸上细心排布,自然的脉络被定格成永恒。孩子专注地抚平叶片边缘,母亲巧手穿绳系穗,共同完成的不仅是一枚书签,更是镌刻在时光里的春日絮语。

当某日书页轻启,这枚沉睡的书签被重新拾起,那些被珍藏的瞬间便沿着叶脉的纹路舒展开来——指尖的触碰、轻柔的呼吸与交织的笑语,都将在此刻悄然苏醒。

"书塔建筑师"联盟:在诗词的砖瓦间筑起家的高度

答题环节中,亲子家庭们争分夺秒、踊跃抢答,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诗词竞答。这场特别的比赛让孩子们明白,重要的不是答案的对错,而是敢于表达自我的勇气。在欢声笑语中,孩子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体会到了自信表达的可贵。

给生活拼贴一首小诗:用文字拼出心灵的形状

“一首诗应该沉默如群星。”长桌上,散落着从经典名篇中采撷的词句。亲子家庭俯首其间,孩子们用稚嫩的手指将“星光”“童年”“春风”等词语重新排列组合,拼贴成诗。

“春天是花孵化出来的,呼吸是软软的,云是小溪边的花香”……这些未经雕琢的诗行,让父母恍然:孩童的想象力,本就是自由生长的野性诗篇,从来不需要被装订成册。

陪孩子读经典:在共读的时光里种下温柔的锚点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的诗行那样,将人带往远方。”在休闲阅读区,父母与孩子依偎在柔软的座椅间,共享书页翻动的沙沙声。

当最后一个字音落下,他们在打卡板上郑重写下最爱的句子与阅读感悟——这些被共同镌刻的文字,终将在时光长河里沉淀为最温暖的密语,等待未来的某个时刻,被重新解码。

这场定向赛没有真正的输赢,但每个家庭都带走了更珍贵的东西:父亲学会放慢语速等待孩子的思考,母亲发现孩子早已能独立完成检索,而孩子们则记住——原来父母的陪伴,可以比动画片更有趣。

当阅读不再是被督促的任务,而是一场亲子协作的游戏,书本便成了连接两代人的桥梁。最好的教育,就藏在这些共同俯身寻找、并肩作答、相视而笑的碎片时光里。

除了定向赛的“闯关”热潮,活动现场还有三大公益行动,让阅读以更轻盈的姿态走进生活:

科普大篷车:孩子们聚集在科普展台前,亲身体验着科学的魅力:测试反应速度的计时器、能导电的特殊布料、跳跃的雅各布天梯电弧……抽象的科技术语化作了可触摸、可互动的奇妙现象。

声音图书馆:在家长指导下,孩子们通过图书馆小程序录制书籍推荐音频。“希望我的声音能带更多人走进这个故事”一位小男孩郑重地说道。

流动汽车图书馆:在科技馆广场前,“阅读十分钟”活动吸引着热爱科学的小读者们。孩子们随手翻开科普书籍,便沉浸在探索“万有引力”的奇妙世界中。

晋安湖的水面倒映着天光,也倒映着孩子们怀里的书和笑脸。一位妈妈在朋友圈写道:“原来阅读可以这么好玩——它是一场探险,一次创作,更是一段专属亲子间的‘慢时光’。”

城市是一本待破译的立体书,而今天的福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正是其中最动人的一页。

来源:福建日报新福建App